

图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志萍接受采访。
2025中国品牌论坛10月29日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,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负责同志、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代表、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等参加论坛。中国品牌论坛由人民日报社主办,本届论坛的主题为“向新而行丨新品牌 新场景 新实践 新高地”。在论坛现场,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志萍接受了采访。
记者: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,中兴通讯如何讲好科技创新的故事?
陈志萍:中兴通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路径,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切实服务大众的普惠成果。在网络层面,我们联合合作伙伴,以5G-A与无人机技术构建“城市空中生命走廊”,将急救血液的运送时长平均缩短30分钟。在算力领域,我们与善诊等伙伴合作首发“AI智能总检一体机”,让远在云南的群众也能享受上海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。面向家庭生活,我们的AI中屏能实时监测老人血压、捕捉燃气泄漏风险、触发跌倒告警等功能。针对个人用户,我们围绕健康、娱乐、出行等生活场景,打造全系列智能终端。
记者:在全球化语境下,中兴通讯具体通过哪些策略,讲好科技品牌践行责任、传递正能量的故事?
陈志萍: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。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,中兴通讯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置于企业战略的重要地位,坚持以创新推动可持续实践。中兴通讯已连续17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,积极对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,并将其全面融入企业运营。
在绿色创新领域,我们系统化讲述在绿色运营、绿色供应链、绿色数智基座、绿色赋能等方面的创新成果,持续放大绿色技术背后的责任感与影响力。我们以全球节日为契机,通过富有温度与节奏的传播方式传递企业的绿色主张。
在社会贡献方面,中兴通讯推动全球数字普惠,体现责任担当。通过数智创新,公司积极助推乡村全面振兴,广泛开展教育医疗、人道主义援助等。在利比里亚,我们建起128座太阳能通信基站,让当地58万人民共享数字普惠;在海南省遭遇台风“摩羯”侵袭时,全力保障通信畅通;在可可西里无人区,我们助力建设生态监测网络,为藏羚羊等高原动物构筑“数字防护网”,也让巡山队员在极端环境中拥有更安全的通信保障。
记者:当前全球传播环境复杂多变,中兴通讯如何突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圈层,实现影响力的广泛渗透与协同增长?
陈志萍:我们通过深度扎根和服务本地市场,构建了从商业合作到人才培养的完整本地化生态。我们与安哥拉、赞比亚等国家签署手机建厂合作协议,实现中兴智能手机的本地制造。在埃塞俄比亚,我们与当地电信共同开发定制化服务器和存储设备,实现本地装配生产。我们高度重视本土人才培育,通过校企合作、技术培训等方式构建可持续发展内生动力。
我们每年在全球参与60余场重点展会,自主举办40多场品牌活动;构建了覆盖传统媒体与社交平台的全球传播矩阵,支持15种语言传播,运营300多个社媒账号,形成稳定的国际传播声场。
(本报记者 孙龙飞整理)
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